早晚刷牙,不長蛀牙這句話,幾乎每個人從小聽到大。但生活里,不少人會犯嘀咕:一天刷兩次牙真的有必要嗎?要是實在偷懶,只刷一次的話,早上刷好還是晚上刷好?其實,這些疑問的答案,都和口腔里看不見的健……
“早晚刷牙,不長蛀牙”這句話,幾乎每個人從小聽到大。但生活里,不少人會犯嘀咕:“一天刷兩次牙真的有必要嗎?”“要是實在偷懶,只刷一次的話,早上刷好還是晚上刷好?”其實,這些疑問的答案,都和口腔里看不見的“健康殺手”—— 牙菌斑息息相關。今天就帶大家徹底搞懂:為什么一天至少要刷兩次牙?為什么晚上那一次刷牙,絕對不能省!
早晚刷牙才是“正確投資”:別錯過關鍵12小時
讓我們牙齒遭罪的齲病(蛀牙)和牙周病,罪魁禍首都是長期附著在牙齒表面的細菌,它們聚集在一起,就形成了牙菌斑。但牙菌斑并不是一下子就變得“頑固難除”的,它的形成和成熟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,當剛刷完牙后,便開始有少量松散細菌借助唾液薄膜附著在牙面上;隨后細菌數量逐漸增多,附著也更為牢固;12小時后,附著的細菌開始繁殖代謝并形成復雜生物膜結構,菌斑逐漸成熟且難以通過簡單刷牙去除;而經過24小時,牙菌斑會完全成熟,形成一個復雜的微生物群落,此時的菌斑對口腔健康威脅很大,容易引發齲齒和牙周疾病。
從這個過程就能看出:只有在兩次刷牙間隔不超過12小時時,也就是牙菌斑處于初期附著階段,我們才能通過刷牙的機械摩擦,配合牙膏的清潔作用,把牙面上的細菌有效清除。如果每天只刷一次,間隔時間長達24小時,牙菌斑早已成熟“成精”,再怎么用力刷,也很難徹底清除它們—— 這就是為什么每天早晚都要刷牙,絕對不能偷懶的原因。
晚上刷牙是“重點投資”:少刷一次風險翻倍
很多人覺得早上刷牙是為了清新口氣、迎接新一天,晚上刷不刷無所謂。但事實上,晚上刷牙的重要性,甚至超過了早上。這背后,藏著口腔在夜間的“特殊變化”
夜間唾液減少,細菌更容易“作亂”
唾液是牙齒的“天然保護盾”:一方面,它能不斷沖刷牙齒表面,帶走食物殘渣,抑制細菌生長;另一方面,唾液里含有的鈣、磷等礦物質,能讓受損的牙面重新“變硬”(也就是“再礦化”)。但到了晚上,我們睡覺時唾液分泌量會大幅減少,這層“保護盾”就變弱了。細菌失去了唾液的抑制,會趁機大量繁殖,對牙齒的威脅也隨之升級。而晚上刷牙,能在唾液減少前,把牙面上的細菌量控制在最低水平,從源頭減少細菌“作亂”的可能。
清除白天殘留的“細菌口糧”
我們一天要吃三頓飯,甚至還會吃零食,這些食物的殘渣會留在牙齒縫隙、牙齦邊緣。這些殘渣里含有大量糖分,就像細菌的“口糧”,細菌吃了這些糖分后,會代謝產生大量酸性物質。牙齒最外層的牙釉質,長期被這些酸性物質“浸泡”,就會慢慢被溶解、侵蝕,時間久了就會形成齲洞(也就是蛀牙)。晚上刷牙,能把白天殘留的食物殘渣徹底清理掉,相當于斷了細菌的“糧食”,避免它們產生酸性物質傷害牙齒。
阻止牙菌斑夜間“瘋狂生長”
前面我們說過,12小時后牙菌斑會開始成熟,而夜間正是細菌滋生、牙菌斑加速積累的“關鍵期”。如果晚上不刷牙,白天形成的牙菌斑會在夜間持續繁殖、變厚,時間久了還會鈣化形成牙結石,牙結石不僅刷不掉,還會進一步刺激牙齦,引發牙齦炎、牙周炎,甚至導致牙齒松動。晚上刷牙,能及時清除白天形成的牙菌斑,阻止它們在夜間“瘋狂生長”,大大降低牙結石、齲齒和牙周病的風險。
告別晨起的“異味尷尬”
很多人早上起床后會覺得口氣重,這其實和細菌有關,口腔里的細菌分解食物殘渣時,會產生一種叫“揮發性硫化物”的物質,這種物質就是口腔異味的主要來源。如果前一晚不刷牙,食物殘渣和細菌會在口腔里停留一整晚,產生的異味物質會更多,晨起的口氣也會更明顯。晚上刷牙能把食物殘渣和細菌一起清除,減少異味物質的產生,讓你早上起來口氣更清新。
最后提醒:認真做好早晚刷牙,這波“口腔投資”穩賺不虧
看完這些,要知道:早晚刷牙不是“走形式”,而是對口腔最劃算的“健康投資”。早上刷,清夜間細菌;晚上刷,防白天菌斑,兩次都做到,才能給牙齒筑起“全方位防線”。
從今天開始,別再讓“偷懶”耽誤了口腔健康,認真刷好早晚兩次牙,每次刷夠3分鐘,把牙齒縫隙、牙齦邊緣都照顧到,讓牙齒遠離蛀牙、牙周病的困擾,收獲一口健康好牙!